>百科大全> 列表
电解液结晶是什么原因
时间:2025-04-14 10:48:06
答案

1.

锂电池负极容量不足 当锂电池正极部位的负极部位容量不足时,充电时所产生的锂原子无法插入负极石墨的间层结构中,会析在负极的表面,形成结晶。 在锂电池中长期形成结晶会导致短路,这时电芯急剧放电,会产生大量的热,烧坏隔膜。高温会使电解液分解成气体,当压力过大时,电芯就会爆炸。

2.

水份含量过高 充电时,水份可以和锂发生反应,生成氧化锂,使电芯的容量损失,易使电芯过充而生成气体,水份的分解电压较低,充电时很容易分解生成气体,当这一系列生成的气体会使电芯的内部压力增大,当电芯的外壳无法承受时,电芯就会爆炸。

3.

内部短路 内部电芯短路造成大电流放电,产生大量的热,烧坏隔膜,而造成更大的短路现象,会使电解液分解成气体,内部压力过大,电芯就会爆炸。

4.

锂电池过充 电芯过充电时,正极的锂过度放出会使正极的结构发生变化,而放出的锂过多也容易

推荐
Copyright © 2025 鱼塘知识网 |  琼ICP备2022020623号 | 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