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百科大全> 列表
名誉权的最新法律规定
时间:2025-04-16 21:08:42
答案

截至我所知的信息(知识截止日期为2023年4月),中国关于名誉权的最新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中。以下是相关法律条文的内容概述:

1. **名誉权的定义**:

- 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二十四条: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、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。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、声望、才能、信用等的社会评价

2. **名誉权的限制**:

- 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二十五条: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、舆论监督等行为,影响他人名誉的,不承担民事责任,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:

(一)捏造、歪曲事实;

(二)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;

(三)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。

3. **合理核实义务的认定**:

- 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二十六条:认定行为人是否尽到前条第二项规定的合理核实义务,应当考虑下列因素:

(一)内容来源的可信度;

(二)对明显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调查;

(三)内容的时限性;

(四)内容与公序良俗的关联性;

(五)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

(六)核实能力和核实成本。

4. **侵害名誉权的责任**:

- 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二十七条:行为人侵害他人名誉权,造成他人损害的,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。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人应当依法赔偿受害人的损失。

5. **精神损害赔偿**:

- 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八十三条:侵害他人人身权益,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,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。

6. **网络侵权责任**:

- 《民法典》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:网络用户、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,应当承担侵权责任。

7. **公共秩序和良好风俗**:

- 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二十四条第二款: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,应当遵守法律,尊重社会公德,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,不得违反公序良俗。

请注意,法律规定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,因此在处理具体案件时,应当查阅最新的法律文本和相关的司法解释、政策文件。如果您需要了解最新的法律规定,建议咨询法律专业人士或者查阅最新的法律文献。

推荐
Copyright © 2025 鱼塘知识网 |  琼ICP备2022020623号 | 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