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7年10月24日,长江索道建成通车,通车典礼上,成百上千个气球升入高空。轿厢上系了红绸缎,像待嫁的新娘子。
长江索道的开通,被国内媒体誉为“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”。 以前,渝中、南岸之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公共汽车和轮渡,耗时长又时常受天气制约。长江索道开通后,市民们可高兴了。
刚开通时,长江索道票价8角,远远高于公共汽车票,但仍有不少市民选择乘坐,从早上6:30到中午,每一厢都装满了人。特别是遇到大雾、涨水等情况,长江封航、市民无法乘坐轮渡时,渝中的队伍从新华路能排到小什字,而南岸也排到了上新街,两三百米的长龙时常可见。
长江索道开通第二年,乘坐的人数就突破百万人次,长江索道成为两岸百姓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。 当时长江索道还有个昵称叫做“土飞机”,很多人觉得像是在空中荡来荡去,还有些刺激。
每秒6米的速度维持到现在 长江索道跨度1166米,在长江上往复运行了35年,如今依旧保持着它最年轻和朝气蓬勃的状态。 由于长江索道是当时国内设计的最大往复式客运索道,在运量和运行时间上都开创了纪录。
当时摆在设计者面前的最大难题是,如何让索道轿厢在牵引索上往复运动。最终,智慧过人的设计师将长江索道设计为双承载、双牵引的往复式索道:这样的设计,当时在国内尚无任何经验可以借鉴。 尤其是因为长江索道跨度大,导致牵引索的垂度过大,正常设计达不到通航要求。
设计人员又研究设计出了简易轻便的双牵引支索器。 到目前为止,除了四根承载索外,长江索道的全部设备均为国产,成为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、自行制造、自行安装、自行调试的双承载、双牵引索道。